112年高普考資訊處理-傅○華雙榜錄取台東志光數位學院
在準備考試前,本來在進修碩士,但是在一年級剛開學就覺得這不是我要走的路,所以就休學回到台東準備考公職,正式從學生進入全職考生的身份,一回到台東就到志光數位學院去了解可以選擇的考科,因為本科的類科沒有開班,所以選擇了曾經在大一修過的資訊類科,開始的那年選擇的是加強班
在就讀大學時,我逐漸意識到「老師」並非自己理想中的職業,因此在升大三的暑假便決定投入高普考的準備。然而,大三、大四正好是我課業、社團與實習最繁忙的兩年,再加上同時兼職打工,能夠用來準備考試的時間相對有限。所以拖到大四才開始看函授,當時我僅能將函授課程完整看完一遍,跟著老師整理筆記、複習內容,卻沒有太多時間進行背誦或申論練習。
直到畢業後,我才得以全心專注於考試準備,同時兼職家教老師以維持生活開銷。113 年地方特考時,我以 0.4 分之差與地特三等考試擦肩而過;然而,正是這次的落榜讓我更堅定、努力,也讓我在 114 年高普雙榜。
在正式投入準備前,我曾比較過多家補習班的課程與方案。考量到自己在大學期間行程緊湊,面授課程難以配合,函授課程能讓我靈活運用零碎時間學習,對我而言效率更高。
個人在看課的期間,最便利的無非就是函授課程附含的彩色板書筆記,完全不必擔心自己手寫速度慢導致拉長看課時間影響讀書效率,是很好用的工具,最貼心的是每一本板書還會幫同學註明搭配哪一本課本或講義,如果今天規劃好時間要到其他地方上課也不用擔心帶錯書。
另一個推薦的就是『超級解惑王APP』很多人會有『問問題』的疑慮,其實解惑王APP很方便,只要拍照想問的問題就可以獲得回覆,留有文字紀錄,也方便日後查詢。
由於我的目標是高考,在加權計分的考量下,因此共同科目部分主要靠吃老本,並沒有額外花太多心力。
透過跟著張楚老師上課,可以將行政學的各個時期有邏輯的記憶清楚,因為老師上課非常有邏輯,講義也編排得很好,讓第一次接觸行政學的我也能夠不害怕。老師常常告訴我們:「不要死背,要用理解的」,我認為老師在講授時也有做到引導我們不去死背,因為發現在上完老師的課後我能夠去思考理論背後邏輯,我認為這對於寫申論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的準備方式是:上課時直接把重點筆記抄在課本上,下課後立即複習當日內容。當整套課程看完一遍後,我再搭配選擇題、申論題解題書進行強化。因為先前已有理解的基礎,所以後續記憶的負擔減輕許多。最後在考前三個月,我完整練習了近八年的高普考與地特考古題兩遍,確保每題考點都能掌握。
老師上課非常幽默風趣,同時又講得很詳細,會舉很多例子幫助我們理解。上課前都會抄滿一整個黑板的板書,但那些都是精華啊!有時候看到某些法條時腦中還會自動浮現他的聲音。
我的準備方式是:看函授時握會跳過老師抄板書的時間,因為金榜函授有提供板書的筆記本讓我省下非常多抄筆記的時間,然後就專心的聽老師上課,課後再用課本搭配老師的板書複習,這時也是著重理解就行。等到課程結束後,我練習了選擇解題書,在訂正的同時就會發現許多法條不知不覺中記起來了。準備這科時我沒有急著練申論,我先把老師的課本、筆記看完過三遍、選擇題做過兩遍,這些基礎都打好後我才開始,因為這時其實抓爭點都有一定能力了,只要練習論述能力即可。同樣的最後在考前三個月我練習了近8年的高普考、地特考古題兩遍,確保每一題我的考點我都能掌握。
老師的教學很詳細,也會分享許多實務經驗,每堂課都會出例題讓我們課後思考,這也讓我在一開始就有機會練習考銓申論。講解法條時也非常細心。
我的準備方式以課本、筆記與法條為核心,並特別留意實務見解。同時,我將近十年的高普考題目列印下來,一題一題練習申論,逐步累積應答能力。
因為歷經修改考科,故這科我只有自行添購解題書,但其實會發現這科與考銓、行政學都息息相關,可以搭配著一起準備。
準備考試的路真的很長,中間看著別人一個個上岸,自己還在原地打轉的時候,心裡難免很慌也很沮喪。不過後來我慢慢體會到,這條路其實比的不是誰比較厲害,而是誰能撐得住。
一路下來,很多人都幫了我很多,但真正讓我走到最後的,是那種「再試一次,或許就成功了」的信念。也想跟現在正在準備的學弟妹說:失敗沒什麼,每一次累積都會在最後發揮作用。只要不放棄,總有一天會迎來屬於自己的上岸時刻!
在準備考試前,本來在進修碩士,但是在一年級剛開學就覺得這不是我要走的路,所以就休學回到台東準備考公職,正式從學生進入全職考生的身份,一回到台東就到志光數位學院去了解可以選擇的考科,因為本科的類科沒有開班,所以選擇了曾經在大一修過的資訊類科,開始的那年選擇的是加強班
畢業於東海大學社會系,雖為本科系但與考試內容重複性與方向不大相同,因此在大學期間即決定要報名補習班,可以更快掌握考試重點,節省考試準備時間,並透過系統性的學習打好基礎。在畢業後前半年兼職準備考試,因此選擇台東志光的超級函授課程,可以節省交通時間,也可以依照自我進度安排隨時調整,選擇自己喜歡的空間讀書。
大學時期就讀財務金融學系,然而在漸趨瞭解到金融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環境之後,我體悟到性格內向、喜好穩定的自己可能並不適合此類工作。大三下學期時,親戚間恰好有人正在準備公職考試,在聽完他講述公務人員工作內容較為單純固定,且薪資福利制度亦十分完善的職業特性之後,我決定畢業後以公職為目標,投身國家考試。因此,大四時我也花了一些時間探索自己適合報考哪一個類科,最後選擇與財務學類相關的財稅行政,希望可以結合自身所學過的專業知識,日後在考試準備上也較能得心應手。此外,財稅行政這一科除了一年一度的高普考,地方特考、稅務特考亦有開缺額招考,機會相對其他類科而言增加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