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 高普考 農業技術 正取-吳亞恒-苗栗志光數位學院
#高考(三級)#農業技術
點閱:
一、準備考試背景
大學畢業後,因為對花藝有興趣,所以有先去花店工作,但工作一陣子發現是很容易有職業傷害且是很需要美感的工作,加上責任制的工作環境,每天都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10點,且中間竟沒有休息時間,聽了家人和朋友公務人員的工作環境,決定辭掉工作開始當個全職考生,力拼上榜考上高考農業技術。
因為我非本科系,大學園藝系教的內容與農藝系教的幾乎完全不一樣,作物學、試驗設計、土壤學都是我比較陌生的科目,在學期間沒有農業技術的補習班,但畢業後看到志光數位學院有開班授課,可以讓我對考科的科目更加了解,且我的朋友也在志光數位學院上課,因此決定選擇志光數位學院。
二、考取經驗
因為有家人的支持,所以我選擇給自己2年的時間當個全職考生,但不幸的是在準備考試的第二年,111年的高考育種學11分,導致其他科目雖然很高分也救不了該科造成的結果,所以非常建議考生專業科目不要偏科學習,因該年的考試成績非常接近上榜最低錄取標分數,在朋友與家人的鼓勵下,踏上了備考的第三年,最終也在112年的高考順利上榜。我一天從早上8點讀到下午4點後,會給予自己1個小時的運動時間來放鬆心情增加體力,晚上8點到10點再讀2個小時,因此時段比較有不想讀書的惰性,所以我選擇要按計算機的試驗設計來算算數學。備考時間我的社群軟體和手機遊戲並沒有停止使用,而是合理分配使用時間,適當的使用才會讓你不厭倦漫長的備考時間。
三、各科準備方式
(一)共同科目
今年因考科改制,國文不考公文,且分數占比下降,所以國文只要上課聽國文老師講解重要的地方,作文多多練習即可正常發揮;英文、憲法、法學緒論也因改制導致英文的題數增加,建議英文單字有空閒的時間就要背誦,憲法則是跟著老師的進度學習即可,法學緒論較多較雜,且農業相關考科與法律完全無關,且題數減少,不建議花費時間準備。
(二)作物生理學
作物生理學算是所有科目的基礎理論,在準備時應先以逆境、植物激素、光合相關代謝、呼吸相關代謝、種子發芽相關代謝、醣脂的合成降解、水分和礦物質吸收路徑、蒸散的水分移動等原理和各種途徑熟記並能默寫出來,之後再針對歷年有考過但次數較少的重點,如二次代謝物生合成途徑、光接受蛋白、根圈微生物特性等原理和各種途徑熟記並能默寫出來,對於各種途徑老師有遺漏的可去網路上尋找,熟記途徑內的化學物質的英文,可以增加你考試的時候的武器。
(三)作物學
作物學算是我花費時間最多的科目之一,也是我幾次考試下來最高分的科目,作物種類很多,老師上課也都有教學各種作物的基礎相關知識,但太多太繁雜,建議統整8年內的地特、普考、高考的作物種類,讓你知道各種不同作物分別常考的重點方向,氣候土宜(溫、光、水、土壤)、農藝特性、種植方式(行株距、育苗方式、扦插方式、有無作畦、條播或撒播)、採收季節與採收方式、採後處理、品種、產量品質的影響因素等為準備的重點。近年農事單位注重的方向為茶葉和水稻,如以茶葉風味輪為基礎的茶葉分級系統和節水減碳乾溼灌溉技術的水稻,皆為未來可能考取的方向,可多關注農業相關的社群網站,擴大自己對作物理解,或是了解有無特殊農藝特性的品種問世。藥用和辛芳香作物可搭配彩色的圖片,並以科屬名,利用部位、繁殖部位、用途進行背誦,並針對歷年考過的即可。另外木本作物茶葉、咖啡、可可的整枝修剪,也為準備的重點。
(四)、作物生產概論
作物生產概論是一科看農業相關知識底子的科目,建議以期作特性、雜用作物特性、灌溉排水方式、種子清理調製方式、各種農業方式特點、八大種原、應用分類法、氣候土宜為優先準備方向,近年來因應氣候改變、勞動力減少、分子育種崛起,智慧農業、節水減碳、表型體學與基因體育種的相關知識尤為準備重點。
(五)土壤學
土壤學算是一科考試時答題清楚簡明扼要就可以拿到標準分數的科目,主要的重點在土讓化學、土讓物理、土壤有機質為最常考的範圍,化學需理解原理在進行背誦而非死記,物理以質地、構造、水分特性等重點進行背誦,有機質、腐植質與微生物的關聯也為常考重點。土壤分類的土綱特性與對應的台灣區域、土壤汙染物的種類和清除方式、五大成土因子、問題土讓特型和種類等為次要常考的範圍。
(六)試驗設計
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一科,跟著吳迪(吳文智)老師進度並每天花1到2小時計算,基本上考試可以應付7成以上的題目,近幾次考試理論題有增加的趨勢,有多餘的心力可增加對歷屆理論題的練習,而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ANOVA基本假設、如何隨機分配皆為常考的理論題題型,為考前的必看重點。
(七)、作物育種學
育種學是一科讓我又愛又恨的科目,至從考過11分後,我就非常認真對待的科目,認真準備後也拿過70分的高分,但是比起其他科目的優先程度,是相對較低的,老師在育種學上的教學是比較廣泛跟理論的,但育種學的考試比較活,需要在額外找尋資料,分子育種相關知識推薦行政院基因體前瞻計畫的刊物,傳統育種則是每種育種方式的目的跟定義,以簡明扼要的方式記起,方式的優缺點和特性儘量以條理式的方式簡明扼要的書寫。以分子育種、傳統育種為主要熟讀範圍,且須釐清觀念,次要熟讀範圍為自交異交作物種類、誘變、單倍體與雙單倍體、自交不親合、雜交不親合、遠源雜交等,最後則是較難理解的遺傳學相關知識。至於育種學專有名詞解釋,以歷屆高考、地特、專技高考出過的題目背誦就好,報酬率不高,盡量針對重複次數高的即可。
四、結語
考上不是比誰看得越多講義或書籍就一定會上,需要用對方式,針對歷屆題目觀察、分析和練習,才能事半功倍,且還要有一顆堅持到底不放棄、不氣餒的心,曾經因兩次都差一點點上榜而落榜的我,非常失落,本想就此放棄,但最後還是堅持下去,得到了自己滿意的結果,在此祝福各位考生能找到自己的讀書方式,並達成最終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