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 登入
講座紀錄

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678號6樓

02-27667922

週一至週五 12:00-21:00 週六 09:00-19:00 週日 09:00-17:00 (假日營業時間)

智基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附設臺北市私立松山志光文理法商短期補習班-北市教終字第10641897700號

高普考考取心得

114年 高普雙榜 正取 地政-劉冠明-桃園志光數位學院

114年 高普雙榜 正取 地政-劉冠明-桃園志光數位學院

高普雙榜、半工半讀

#地政#高考(三級)#普考

點閱:

 一、準備考試的背景
大學畢業後,我先考取了不動產經紀人執照,並嘗試到私部門工作一段時間。但實際投入後,發現並不適合自己,因此毅然決定轉向公職考試。自去年九月開始自讀,第一次參加三等地方特考雖未錄取,但在今年準備高普考時,我選擇了金榜函授課程作為輔助,以更有效率地累積實力。

二、選擇「金榜函授」的原因
大學時期準備證照考試,我是以到補習班上課為主。然而幾次經驗後發現,當科目已有一定基礎時,函授課程能更靈活運用時間,且在通勤的時間裡,我還可以用來多背幾條法條或多練幾題,對分數提升的幫助更大,因此決定改採函授方式來學習。

三、各科目準備技巧
因為本人寫字慢且不擅長做筆記,所以通常是僅用螢光筆畫線,並不會特別寫筆記,但是有用電腦和平板整理大量考古題以及參考資料。
(一)民法
民法是地政類的基礎科目。地方特考和高普考常出現總則、物權、親屬繼承各一題。今年很穩定的出了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法律行為和繼承的題目,但是出了比較少見的「果實自落鄰地」的申論題題組。由於這類題型在不動產經紀人的選擇題中常出現,因此能順利發揮,拿到三題中最高分。
在準備民法時,建議不要只針對高普考,其他相關考試題型也要涉獵,能增加優勢。
個人相關額外準備:大法官釋字、最高法院民事座談會、公證人研討會、最高法院民事庭會議決議。
(二)土地法規
土地法規出題範圍極廣,包括土地稅、土地登記、平權、土地法、徵收、都更、農舍、非都市土地管制規則、都市計畫、國土計劃法等。準備時應採「大數據」思維,因為出題老師並非要讓考生完全無法作答,每年必有兩題與考古題接近的基本題(如徵收必考),其餘則可能是時事題。
例如,今年題目涉及「平權條例下私法人購屋許可辦法」、「預售屋及新成屋轉售」等。雖然我未完整寫出所有情況,但憑藉大致的法律依據仍能獲得18分。
額外準備:地政士土地稅法、估價師土地法、高普考與地方特考(土地登記、土地法)考古題。
(三)不動產估價
不動產估價一直是個人比較有興趣的科目,也是最好準備的科目,高考及地特三等一直圍繞著估價技術規則、土地徵收補償市價查估辦法、地價調查估計規則在考,且概念是可重複利用的只要理解,一定有相當分數。
不過近年高考題目更注重實務與倫理,如「估價人員應遵守之職業倫理規範及判斷方式」或「土地受污染時的價格影響與估價方法」等。今年第四題就明顯來自估價師考題,而全聯會的公開公報也提供了豐富的申論素材,是拉開分數差距的關鍵唷。
(四)土地政策
土地政策相當於普考的土地利用,更重視考生的思考與見解。今年雖然預測到房屋稅會考,但實際是出現在土地政策題目中,因為我準備過土地經濟學,所以能寫出法條以外的觀點。
準備時要注意:未修正的法條才可能成為考試重點,而新修法則多作為補充。考生應能靈活提及,避免死記硬背。另外,作答時我習慣搭配圖表(如供需圖、程序圖)來補充內容,不僅節省字數,也讓閱卷老師更容易看出自己已融會貫通。
額外準備:全國國土計劃、桃園市國土計劃、估價師高考土地經濟學考古題。

四、結論
地政相較於其他國考相對沒這麼競爭,只要有把內容融會貫通基本就能夠上榜了,練習考古題不一定要動手寫,下載到平板上把老師的參考答案覺得有用的部分劃記起來,現在考試並不追求要把某特定的法條背誦出來,有也僅會佔整科約20至30%,故在準備的學弟妹不要害怕法條的份量,重點是有用自己的話寫出來讓改題老師知道你有念書,就會上榜囉!
準備考試期間,我每天保持跑步1600公尺的習慣。從出門到洗澡結束大約只需 50 分鐘,既能維持體能,也能穩定作息。考試最重要的不是一時衝刺,而是持續累積與建立習慣。規律運動能避免越讀書越晚睡,讓身心保持最佳狀態。

 

上一則: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