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 登入
講座紀錄

台中市豐原區中正路245-2號

04-25155892

週一至週六 09:00-21:00 週日 09:00-18:00 (假日營業時間)

智基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附設臺中市私立金志光文理短期補習班-中市教社字第1090113644號

高普考考取心得

110年高考地政-羅O文-新營志光數位學院

110年高考地政-羅O文-新營志光數位學院

同年考取高考、普考、地特三等

#地方特考三等#高考三級#普考

點閱:

考取生背景跟選擇考試原因:
(我不是本科系,建議本科系不用看我的經驗分享)
        我是位很熱愛語言的人 不論英文還是韓文皆有拿到證照(多益830韓語六級檢定合格)所以從韓國回來時我就很幸運地找到第一份工作也就是做到現在的韓語講師。
一剛開始我很安逸很滿意我的生活,後來意識到所有熱門語言都會短時間快速發展,相信十年後不會需要這麼多韓語老師,沒有商科背景外商也大多集中北部,不想當北漂仔總總考量下,毅然決然地投入公職考試準備地政專業,我認為懂點房地產不會吃虧。

選擇志光數位學院原因:
        會選擇志光數位學院的原因很簡單,可以就近學習不用舟車勞頓,而且可以搭配工作選擇自己上課時間,就工作及上課的時間安排上,志光數位學院真的對我來說是很棒的選擇,十分推薦上班族想要轉換跑道的人選擇志光數位學院。
以下是我的學習過程跟準備考試選擇的資源:
1. 摸索:
       不是法律背景跟本科系,老實說灰心挫折是必然的過程。我是對自己要求很高的 人,既然要學就要學好學扎實,所以第一年可以說是我最灰心的一年,因為我還在 摸索。可以理解就不死背,每個法條的架構跟背景,我努力吸收跟理解,遇到無法
       理解的問題一定會麻煩新營志光輔導員幫我向老師詢問,請老師協助釐清觀念。第一年就是在不斷摸索跟理解中慢慢步上軌道
       2. 上場考試:

       剛開始準備三個月後就逼自己去嘗試普考、地特等考試,訓練自己在考場上的臨場反應跟解題速度,雖然剛開始分數真的很難看,但是在第三次考試(109普考)的成績漸漸有起色,甚至第四次考試(109地特- 新北區)雖然落榜,但是考到第三名成績,這個成就感促使我繼續向前,所以我十分建議有心上榜的非本科系考生一定要多參 加考試。
       3. 按月準時繳交申論批改 +參加申論實戰 :
         開始準備110年度考試開始,我每個月都準時繳交申論練習。透過練習將常考的考
題觀念做複習跟熟悉,也可以同時掌握自己的解題時間。高考時間相對充裕,普考考試扣掉審題的時間要寫滿一頁半,時間上很緊湊,平常如果沒有試著解題跟提筆練習,普考真的會面臨寫不完或者寫太少的情況。十分建議大家一定要多加利用每個月志光數位學院提供的免費申論批改資源,檢視自己不足的地方喔。110年度高普考前有參加申論實戰,不論民法還是公文作文都獲得不錯排名跟成績,從中獲得成就感但也意識到自己跟其他人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警惕自己繼續學習。
     4. 購買題庫班:
        在參加110高普考前聽取志光輔導員的建議我有購買題庫班,大量練習題目跟模仿老
師的解題技巧,題庫班精選的題目都會有一定比例的重要性,裡面節錄的是上考場前 一定要熟悉的概念跟法規,我在上考場前十五天開始熟讀題庫班提供的題目,搭配總複習課程鞏固自己的觀念跟法規內容。
 
考取心得:
       我還是認為我順利考上高普考只是幸運,我不喜歡死背書所以所有的科目我都是盡量做到理解跟整理出自己方便記憶的筆記,我的筆記只適合我自己,大家也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背誦方式。
以下是我自己簡單整理自己各科準備的方式:
     土地法規既然是法規就要好好背誦,記住老師課堂上的評論,適時針對法規做評論分數會比較高;土地登記我是照著薛文老師給的法規架構去做背誦,我覺得十分實用;民法今年相較往年反而是失分的科目,但是上完陳曄老師四十堂課正規課程以及搭配題庫班,我的解題架構在無形中被訓練得還不錯;土地利用建議搭配土地經濟學、土地政策以及不動產估價一起準備,他們就是息息相關的好朋友,經濟學跟估價又有相關性,其實就是大雜燴啦。將高考土地經濟學、政策以及估價學習起來,寫普考的土地利用會比較上手喔。

       最後想要感謝一路陪伴的家人、朋友以及不放棄的自己,感謝志光專業的地政老師們、民法老師,沒有您們的專業教學跟解惑,我也做不到上榜。除此之外,想在這裡向新營志光每一位給予我輔助的姐姐們致上最大的謝意,不僅給予我很多的幫助、協助我問問題、給予我學習上的建議跟方向外﹐還要兼任心靈輔導師,傾聽我的焦慮、抑鬱不得志、時不我與等等的自怨自艾,謝謝你們耐心傾聽也總是鼓勵我並相信我一定做得到。
      謝謝新營志光每一位輔導員:p

     希望這些準備方向跟技巧會對正在閱讀的您有幫助,也祝您順利上榜。

上一則: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