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國小教師甄試-許o欽-潮州志光數位學院
偶然間,於網路上看到了志光團隊的教甄衝刺班教學影片,當時觀看的影片為江河老師的國文的教育社會學和蔡一菱老師的教育心理學,覺得每位老師整理的重點有條不紊,且都能針對關鍵題目去分析,讓我們對教甄的各類題型快速上手,於是決定到志光尋求高明,並且報名了教甄班。
今年是我準備教甄的第二年,也是擔任代理教師的第三年,有幸在第二年認真準備就考上國中數學正式教師。第一年準備時,教育專業的部分我只有刷題和檢討,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在整理錯題本、影印、整理成冊,但我發現我對於整體的概念很分散,唸書感覺是缺什麼補什麼,囫圇吞棗、毫無系統,所以這一年的考試中理所當然的連連失利,別人說什麼他只差零點幾分,而我卻差了好幾分。
難過的同時我也痛定思痛,決心要改變讀書方式,那些打不倒我的,會使我更加強大,於是在學姊的推薦下我報名了志光函授班,非常感謝這位前輩指引了道路,今天的我才得以成功。
我選擇的是在家裡看影片的函授課程,考慮到上課時間的自由度,以及不用自己寫筆記,對於理科人來說是再適合不過了,就像羅正老師說的,函授確實不如面授有約束力,但也同樣是羅正老師所說的,只要養成習慣,就會變得很輕鬆,所以我安排讀書計畫,每天下班回家吃完晚餐,短暫休息後就打開了超級函授,照著老師們的影片有系統地學習,所有的教育科目就像圖書館裡的書一樣,在我的腦海裡被分類得整整齊齊,比較吃力的科目我會在考前再看一遍,讓觀念更加通透了解,老師們用故事、用貼近教育現場或生活中的例子,解釋對我來說生硬的觀念,讓我覺得讀來非常的輕鬆,而且相當有記憶點,或許這就是今年教甄致勝的關鍵吧!
各科安排觀看時程的方式,我通常會依照函授課程上傳時間來看,先上傳的科目先全部看完,一是因為一個科目裡的概念通常是連貫的,如果中間沒有穿插其他科目的話,對於我個人而言,比較可以連結舊觀念,二是因為有些老師舉的例子貼近時事,所以時間接近的話很有感。
時間安排上,我基本上是每天下班後看一個影片,週末刷題、檢討,如果週末檢討快一點的話會再多看一個影片,長久以來你就會發現錯題數慢慢地降低,去年硬背答案的題目,今年則是用概念解題,非常有成就感!
數學的部分,第一年準備的時候,我就大概知道我容易忘記的公式有哪些,例如tan的三倍角公式、微積分,那今年我的處理方式是自己推導一次公式,這樣對於公式就會比較有印象,去年我也有整理錯題集,用高中101的章節做分類,但也是一樣,花太多時間,而且年份、地區太過分散,所以我認為這樣的方式並不適合我,今年我就直接在題本上訂正,省下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
我的出身是數學系,所以大學時期跟其他教育相關科系一起修教程時,可以說是看不到別人的車尾燈,但各位和我一樣的學弟妹們千萬不要灰心,因為跟你一起競爭的人一樣,教育專業肯定是別人相對弱的科目,感謝有志光的幫忙,讓原本弱勢的科目變成優勢,所以走出考場的時候我也可以很有自信。
很感恩老師上課時不時的鼓勵,讓我覺得很累很煩的時候,有力氣一直往前進,更謝謝一直在背後支持我、督促我的朋友和家人,我才可以打敗心中想偷懶的小惡魔,也感謝學校的同事們幫我看試教、訓練口試。今年的我真的很幸運,有這麼多的貴人默默地推我一把,才能在初試500多人、複試23人、最後取2人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鼓勵各位,越努力才會越幸運,只要持續努力、相信自己,你也可以在教甄的苦海中順利上岸!
偶然間,於網路上看到了志光團隊的教甄衝刺班教學影片,當時觀看的影片為江河老師的國文的教育社會學和蔡一菱老師的教育心理學,覺得每位老師整理的重點有條不紊,且都能針對關鍵題目去分析,讓我們對教甄的各類題型快速上手,於是決定到志光尋求高明,並且報名了教甄班。
在朋友分享下報名志光。因為沒辦法定期將某個時間段空下來入班聽課,所以選擇超級函授,理想情況是每周留下6小時,大約兩堂課的時間聽課,慢慢把概念知識打底;零碎時間寫題庫,進而知道考點,理解迷思觀念及實務應用。
108年台中市教師甄試正取-林O園-大雅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