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高普考一般行政-吳O蒨-雙榜-潮州志光數位學院
就讀雲科大期間就一直思考自己到底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因為本身個性就比較內向,不太能與人交流,而且一直都很嚮往找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加上大一的時候剛好遇到新冠疫情,所以就決定準備國家考試。
#高考雙榜
我原本是一名在台積電工作一年半的設備工程師,由於長期生活作息及飲食不正常,導致身心理都累積過量的疲勞,正好在被派任新廠擔任主要調機工程師之際,我決定離開台積電先嘗試追尋夢想,如果考運不足再回頭尋找業界的職缺。一開始,我報名民航特考高分班,因為民航管制員不論工作內容還是薪資都很吸引我,但第一年因為民航英文差5分未能考上,所以第二年基於中正機械所及逢甲航太系的背景,我決定加考高普考以及國營職員雇員的機械類科。
由於今年第一個考試是台電雇員,考完後僅剩2個月左右的時間可以準備高普考,所以我就選定志光的高考機械工程衝刺班報名,主因是前一年使用民航特考的高分班課程後,覺得志光的老師都非常用心在教學內容中,且各項觀念也都講解的十分清楚,所以選擇志光希望可以幫我成功考上高普考。
以下提供各科準備的過程及方向供還在準備的考生參考:
1.國文:公職體系的國文單選著重閱讀理解,加上一題左右的成語、提詞、年齡…等的特定用法,因此我覺得單選題的準備只需要聽完老師的課程、練習考古題及善用線上批改服務,增加國學常識、語感及下筆手感即可,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可以把時間留給比重高的主科,答題技巧上要稍微注意選項,普考通常會直接給一些比較明確的選項,但高考會有幾題選項給的比較接近或模稜兩可,這時候可以把題目重點圈出來輔助答題。作文的部分分為長短文一起或純長文的題型,有短文的話相對容易,因為短文通常在引文就給出開頭因此只需要順著寫出自己的論點即可,通常250~300字分一或二段皆可,長文的話,我都是參考林嵩老師提供的架構改寫,正反論證類以四段式,議論類以四至五段為主,先列出各段方向再開始下筆,扣緊主題並盡量舉例讓文章可以看起來比較生動,長短文的長文約1000字,純長文約1000~1200字,單選題耗時約10~15分鐘,剩下留給作文作答時間通常很充裕。
2.法學常識及英文:法學的部分因涵蓋範圍太廣,因此在聽完憲法韋伯老師及法緒郭羿老師的課程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練習考古題,再針對憲法及釋憲案常考及不熟的部分快速複習即可。英文部分近幾年高考用字難度也有稍微上升,所以若是字彙量能達到6、7000會較有優勢,喜歡背單字的考生單字書及劍橋字典都是不錯的工具,偏好用上下文理解單字的考生也可以使用克漏字、英文文章(例如:BBC、engoo daily news)針對個人程度選擇稍難的文章加強英文能力,總分約有60分左右即可。
若是同樣準備時間不多的人,準備主科建議先有一個觀念,因為高普考是分區塊或步驟給分,因此在準備時我不會過分執著一定要算到答案正確無誤才算理解這題,我比較偏重記住題目要問的核心觀念及解題流程就好。
4.熱力學:該科重點蠻固定在熱力學定律、冷熱機及各種引擎當中出題,而李函老師的講義中也囊括了上述的觀念,因此我就跟隨老師的題目,熟記壓力體積變化對質量流率、體積流率以及公與熱量的算法、查表需要注意的流體或氣體條件、冷熱機運作流程如何計算功與熱以及最重要的各種引擎的T-S及P-V圖如何繪製,因為熟記T-S及P-V圖就代表也瞭解了該引擎的理論運作流程,自然也就不太需要死背所有的等熵或等壓流程。
5.流體力學及工程力學:工程力學還包含靜力學、動力學及材料力學,該考科看似內容很多,但實際考題能出的有限,並非每年都會如114年一樣考六題,因此除了看完李函老師的課程,做好自己能理解的筆記外,也要注意各題目的拆解方式,例如靜力學注重力分量,所以力平衡、桁架及貫性矩如何解題都蠻重要的,動力學注重能量轉換及能量守恆,所以如何區隔能量的轉換點套用適當公式是動力學重點,材料力學注重物體的受力情形,所以要清楚老師如何設定施力點及熟記應力應變公式,最後再搭配考古題擴充題目的廣度與計算速度。流體力學除了基本的雷諾數、馬赫數、流線…等定義需熟記外,最主要的兩種題型就是動靜壓的變化,以及伯努力方程式的能量變化,這兩種題型相當重要且考題多元,其他題型除老師講義外也可搭配考古題做練習。
6.機械設計:這門學科是我從大學至碩班都沒接觸過的一門專業,因此在一開始準備時相對吃力,但好在有部分的觀念與工程力學差不多較好理解,其餘的工件尺寸定義及計算、負載、螺旋、皮帶及齒輪…等,我認為很難從中區分出常考題,因此為了能在短時間準備起來,我首重聽懂陳廣明老師的課程內容並做好筆記,這科也是我所有筆記中做的最詳細的,再來就是針對每一單元的基本題,從公式到計算流程都盡量熟悉,若有餘力則可以針對考古題或講義中較難題型進行練習,這科我採捉大放小,僅熟悉各章節基本觀念,若考試遇到難題則由簡入深解題盡量取得分數。
7.機械製造學:這科原則上來說屬於沒有範圍的科目,他囊括所有現行的零組件加工製程與方法,所以很考驗考生對機械業加工製造的背景知識,我個人主要先針對較常見且熟悉的切削加工、塑膠及金屬積層製造、射出成型、鑄造及電弧銲接的相關題目做閱讀,瞭解考試如何出題、使用哪些名詞以及黃易老師的參考答案書寫重點,然後再針對沒聽過或不熟悉的製造技術,多找YOUTUBE影片觀看,幫助自己一提到這個加工技術時至少先有畫面再細想技術細節,並且不為這科設定特定的讀書時間,穿插在各主科複習的中間有空就看,慢慢擴充自己對機械製造領域的相關知識。
最後簡單說明我的準備策略,兩科非主科我只有穿插時間複習考古題庫,主科的複習順序我從機械設計先開始再來是熱力流力最後是工程力學,而製造學如上面所說也是穿插在讀書時間中間複習。讀書方式為先看過一遍雲端函授理解並記錄老師講解的解題觀念,順便複習許久未碰的基礎定義,再把熱力、流力加工程力學及機械設計全部整理在一本筆記本中,做一本包含公式及重點觀念的考前複習書,幫助我可以鞏固基礎觀念,並且在考前快速複習。考試之路漫長且無趣希望我的上榜心得能為未來的機械工程考生提供一些準備方向。

就讀雲科大期間就一直思考自己到底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因為本身個性就比較內向,不太能與人交流,而且一直都很嚮往找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加上大一的時候剛好遇到新冠疫情,所以就決定準備國家考試。

如果你的努力是為了自己的肯定,就不用糾結於別人的否定。」只要對得起自己,一天一天慢慢進步就一定能夠成功的

113年 普考 正取 一般民政